2007年4月17日 星期二

男同志感染愛滋病的風險越來越高

男同志就等同愛滋病? 外界好像越來越認為男同志就是等於愛滋病, 個個男同志都肯定是愛滋病帶菌者, 一知道那個人是男同志, 就好似閃避不及般的逃離. 唉. 我一向對這些無知之徒只會報以冷笑, 但我也認同以下所報道的新聞中所指,男同志感染愛滋病的風險越來越高的講法.
之前同關懷愛滋的朋友傾過, 我同佢講現在的男同志好像越來越年輕的趨勢, 而且他們對性又較開放. 也不太會拒絕同陌生人性愛, 好多人更有啪丸, 食興奮劑同人性交的經驗. 佢也認同我的講法. 佢話試過接觸過一些個案, 有些年輕人同佢講食了藥之後同人搞會較興奮及冇咁痛, 但就不知同了什麼人搞過, 也有些人話同男友性交一定不會用安全套, 他們話戴套好似唔相信自己的愛侶喎.
我覺得就算要去玩, 都要玩得乾淨D, 安全D. 以下是少少建議:
1. 如果去sauna 玩, 同對方入房. 切記點都要開燈望下對方, 不是要望清對方的樣, 是睇下佢有冇皮膚病.
2. 不要食藥同人玩, 好多人對某些藥有敏感, 真係死左都唔知咩事, 同埋我唔係太明白, 如果你本身都唔係太清醒, 又點會好enjoy 同人性愛呢?
3. 如果有傷口, 唔好同人性交. 有朋友建議, 可以用少少鹽水洗下手, 如果有少少刺痛, 就知自己可能有傷口la..也有人話刷完牙或用完牙線之後不要同人口交, 因為可能口部有傷口, 而你又不察覺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男同志愛滋恐重畫等號高學歷專業人士風險亦較高

明報 A20 | 健康 | 醫生故事 | By 陳佩儀

2007-04-16

同性戀等於愛滋病?這是80年代不少港人初聞愛滋、驚恐下的偏見。但當今天衛生署多次警告不安全「男男性接觸」,將會令本港愛滋病毒感染風險提升至「前所未有的高峰」時,這個本已褪色的偏見,又再若隱若現。站在前線每天面對面接觸、治療愛滋病毒感染者超過13年的衛生署顧問醫生黃加慶也承認,「有些(男同志)組織,確實覺得被講得太多!」明報記者陳佩儀

黃加慶近年見到經由性接觸感染的愛滋病個案,05年起重現以男男性接觸佔大部分的現象。男同志社群於05年的帶病毒率高達2.5%,遠較任何高危群如性服務者和使用針筒吸毒者的0.3%和0.1%高。黃加慶不諱言,近年年輕男同志染愛滋比例增多,「似乎已有少少年輕化,20至29歲的新增感染者,較以前多」。

治療13年醫生盼勿邊緣化同志

在不能否認的數據前,擔當愛滋病防控及治療的衛生署,要問的是「為何會這樣?」黃加慶是負責找答案的一員。01年開始,他們開始在衛生署愛滋病綜合治療中心,為感染愛滋病毒的新症,進行較深入的調查。

衛生署最新的研究顯示,01至04年分析的492宗個案中,最少有12%屬於新近感染,即在過去12個月內染到病毒。擁專上學歷、專業人士、透過男男性行為感染者,屬於新近感染個案的風險,更較非有關類別人士分別高出2.93倍、0.54倍和1.23倍。

黃加慶補充,05年上述3項風險因素的影響更為明顯,屬於新近感染個案機率分別高4.89倍、2.06倍和1.93倍。這些數據說明什麼呢?「不是高教育水平,便是低風險,任何階層也要做!」黃說。

黃加慶形容,「男男性行為社群,風險的確是高了!」風險更已「響警號」。他解釋,以往本港各高危族群,帶愛滋病毒的比率也低於1%,但05年男男性行為者的血清調查顯示,他們的帶病毒率高達2.5%,病毒多了,加上不安全性行為(見另稿),風險自然大增。

同性戀者不像吸毒者和性工作者,有「聚集點」讓醫護人員作預防愛滋病的介入輔導;黃加慶承認這增加了工作難度,但不等於束手無策。由於男男性行為者其中一個結交伴侶的地方是網上世界,今年愛滋病信託基金撥款支持的其一指定工作範圍,便針對網上介入輔導。

「講得太多」是好事還是壞事?

黃加慶說,要關注,但不要邊緣化。

五成男同志疑不固定性伴傳病

衛生署資料顯示,異性戀男子證實感染愛滋病毒後,46%會懷疑「性工作者」是最有可能的病毒源頭,認為是固定伴侶者只有13%;但男男性行為者,只有不足3%懷疑從性工作者感染,多達55%人相信是由「不固定性伴但非性工作者」傳染。

異性戀男性多懷疑性工作者播毒

衛生署顧問醫生黃加慶指出,2005 年他們為45名感染愛滋病毒的異性戀男子,及73 名染病毒的男男性行為者進行調查,分析他們的懷疑感染病毒源頭,兩組最明顯的分別,是前者多認為在「商業」性關係,即性工作者身上染病,後者則由「非商業」但又不屬固定伴侶身上染病。

有關資料正反映有關感染者在何種情況有「高危性行為」。根據衛生署調查資料,男性與女性性工作者性交時,表示經常戴安全套的比率達80%,但男性與非固定伴侶進行「男男性行為」時,只有55%表示會戴安全套。

因此,衛生署早前亦表明,若男同性戀圈子進行性行為時戴安全套的比率提升至80%,已可大大減低此社群愛滋病毒激增的風險。

什麼是CD4 細胞?

CD4 T 淋巴細胞屬於一種免疫細胞,對監察愛滋病毒感染非常重要,因為愛滋病毒會特別針對此淋巴細胞作出破壞,若感染時間愈長,患者體內的CD4 T 淋巴細胞長期受破壞後,數量會持續減少,因此,醫學界以CD4 T 淋巴細胞的數量是否多於500 個單位,作為評估病情進展的標準。若患者只屬新近感染愛滋病毒,其體內的CD4 T淋巴細胞數量不會太少。

資料提供:衛生署顧問醫生黃加慶

沒有留言: